8月25日,白宫派驻乌战事务的特使凯洛格将军还未离开基辅,紧接着便迎来了德国副总理的到访。他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——为乌军提供急需的防空导弹支持。而在此前一天,加拿大总理也刚刚踏上基辅的土地,展示了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。再加上早些时候,挪威首相已表态愿意为乌军特战部队提供培训基地。接连不断的外交动作鑫优配,使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这个国庆节期间,再次体会到昔日那种“门庭若市”的热闹氛围,仿佛欧洲的支持为他重新披上了耀眼的“守护者光环”。这种氛围让他兴奋不已,甚至忍不住开起了针对匈牙利的玩笑:究竟有没有“友谊”,还得看匈牙利的表现。这番话暗指乌军频繁打击俄方向匈牙利输送天然气的“友谊”管道,表面上是玩笑,实则带有明显的威胁意味,不仅在挑衅欧尔班,更是在间接触碰特朗普总统的敏感神经。
此刻的泽连斯基,仿佛因为欧洲的鼎力支持而底气十足,甚至有些忘乎所以。然而,这种态度无疑是在挑战特朗普的容忍极限。众所周知,特朗普极力希望自己能够像尼克松当年那样,摆脱战争泥潭,以“疯子理论”制造威慑与不可预知性,从而掌控局势并成功抽身。然而,泽连斯基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——在阿拉斯加峰会上,面对克里姆林宫释放出的灵活信号,他态度强硬,拒绝任何妥协,仿佛一副“与俄罗斯硬战到底”的姿态。这几乎等同于当面打白宫的脸。在白宫谨小慎微地谋求平衡时,泽连斯基却转身展示出对抗的锋芒,这就让人疑惑:除了欧洲的支持,他究竟还有哪些“王牌”能阻止特朗普顺利从乌战中脱身?
展开剩余69%首先鑫优配,主动权仍在基辅手中。尼克松能够成功从越战抽身,根本原因在于他敢于实施“暴力垄断”,通过扩大冲突规模迫使北越走上谈判桌。无论是秘密轰炸柬埔寨,还是发动大规模入侵,抑或是震撼性的“圣诞节轰炸”,这些行动不仅塑造了他强硬的形象,还满足了美国战争党的虚荣心,从而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。但乌战与越战截然不同:如今的对手是核大国俄罗斯,即便是拜登这样熟稔冷战博弈的总统,也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。白宫只能通过乌军来间接打击俄罗斯,而无法亲自上阵进行决定性打击。换句话说,美国既缺乏直接威慑克里姆林宫的决心,也没有迫使其妥协的实力。于是,仍能征召大规模部队的乌克兰,便在事实上掌握了一定的战局走向,这也是泽连斯基敢于正面挑战特朗普的底气之一。
其次,体面撤离的关键掌握在欧洲。尼克松的“越南化”政策让南越军队苦撑七年,既让美军体面撤退,也让尼克松继续保有强硬总统的形象。而拜登在阿富汗的狼狈撤军却形成鲜明对比,使其承受巨大政治压力。如今的特朗普境地更为微妙:美军没有直接参战乌战,却全程依赖乌军承担主要消耗。如果乌军崩溃得太快,反而让美国显得英明;但若乌军继续坚持,则凸显特朗普的短视。此时,乌军的战斗力和欧洲的军援强度,就成了决定特朗普能否体面抽身的关键筹码。泽连斯基并不愿意用乌军的失败来成就特朗普的“成功”,欧洲的支持成为了他手中第二张王牌。
最后,基辅与欧洲还掌握着“熬掉”特朗普的定力。尼克松当年能掌握舆论主动权,而特朗普却面对着一个更加分裂的美国社会。一方面,他战略上渴望彻底脱身,另一方面在战术上却不断妥协,导致无法果断斩断乌战的复杂局面。在这种情况下,欧洲与基辅的算盘很简单:只要乌军继续坚持,哪怕战争拖上数年,也足以消耗特朗普的政治耐心。毕竟,乌克兰的战场并未触发俄罗斯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底线,而俄乌双方甚至喊出了“百年战争”的口号。只要拖过这段时间,特朗普就可能在政治周期中失去主动。
综上,泽连斯基在欧洲支持下手握三张王牌:暴力垄断的主动权、体面间隔的掌控权,以及与欧洲一道的长期定力。这三座大山,不仅挡住了特朗普的撤军之路,也让白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尼克松的“疯子理论”是精心谋划的策略,而特朗普若想复制成功,必须允许乌军在极端暴力升级中夺取谈判主导权,进而制造一个能满足美俄双方短期需求的交易。只有在此基础上,他才能在美国国内构建胜利的叙事。但这种走钢丝般的操作风险极大,因为对手不仅拥有毁灭性的力量,还以“不可预测”著称。换言之,泽连斯基的底气来源于欧洲的庞大支持,而特朗普的“体面脱身”,或许永远只能停留在尼克松的影子里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36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